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新译通翻译(服务)有限公司
■新译通中阿翻译公司
中国历代学者对汉语的研究具有优良的传统,在不同时期都作出了重要贡献。我们把前人的研究大体可概括为4个阶段。
① 第一个阶段,从汉初(公元前3世纪)到东晋末(公元5世纪),是语义研究的阶段。在此阶段中,产生了中国语义研究的4部重要典籍,即《尔雅》、《方言》、《说文解字》、《释名》。《尔雅》是中国最早的字典,它是为解经而作,大约完成于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杨雄的《方言》是中国第一部纪录各地方言的书,它保存了很多宝贵的方言资料。许慎的《说文解字》是中国第一部按偏旁编排的字典,它分析字形结构,讲解字的本义,对后代汉语语义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刘熙的《释名》是中国语源学的第一部书,它希图通过语音和语义的联系来寻求语源,但其中有很多是主观臆测的成分。
② 第二个阶段,从南北朝(420~589)到明代(1368~1644)末期,是语音研究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中国学者受印度语音学的影响,开始对汉语语音结构进行分析,产生了一系列按声调和韵部编排的韵书和韵图。现有最早的韵书是隋朝陆法言的《切韵》残卷和唐朝王仁昫的《刊谬补缺切韵》,这几部书保存了古今方国之音,是我们上推古音、下联今音的桥梁。其后的《广韵》、《集韵》也是这类的韵书。元代周德清的《中原音韵》根据14世纪北方音写成,是研究现代普通话的重要历史文献。现代所见的最早的韵图是无名氏的《韵镜》、郑樵的《七音略》,这是通过声韵调配合的表格,反映《切韵》语音系统的。其后有托名司马光的《切韵指掌图》、宋朝的《四声等子》和元朝刘鉴的《经史正音切韵指南》等,这些则是基本上根据宋、元的语音系统所作,而和早期的韵图、《韵镜》、《七音略》有显著的差别。
③ 第三个阶段,从清初至清末(1644~1911),是全面发展的阶段。此阶段是中国语言研究最有成绩的时代。首先在《说文解字》研究中,产生了被称为《说文》四大家的段玉裁、桂馥、王筠、朱骏声。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是一部影响巨大的著作,它注释精确,不迷信许慎,能有批判地接受《说文解字》,它有历史观点,常常能指出语义发展的过程。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按他所定古韵18部和形声声符编排,由于能以声音、训诂相通之理阐解《说文》,往往能打破字形的隔阂而看出语义上的联系。其次,在古音的研究上,取得了卓越的成绩。顾炎武作《音学五书》,分古韵为10部,其后江永、戴震、段玉裁、孔广森、王念孙、江有诰等逐步修正,使古韵分部基本成为定论。钱大昕在声母研究上提出了“古无轻唇音”、“古无舌上音”的千古不刊之论。由于古音学的发展,王念孙、王引之父子在他们的《广雅疏证》、《读书杂志》、《经义述闻》中,明确提出了“以古音求古义,不拘形体”的科学见解,打破了字形束缚,给语义研究开辟了一条新路。
④ 第四个阶段,从清末至现在,是西学东渐,中国现代语言学建立的阶段。这个阶段是中国学者注意向西方学习,建立现代中国语言学的时期。在语法研究上,马建忠学习西方拉丁语的葛郎玛,写出了中国第一部语法著作《马氏文通》。其后陈承泽的《国文法草创》、黎锦熙的《新著国语文法》、王力的《中国现代语法》、吕叔湘的《中国文法要略》、朱德熙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等逐步有所发展, 逐步建立起了汉语语法体系。西方汉学家对中国的古音研究起了较大的推动作用。瑞典汉学家高本汉(K.B.J.卡尔格伦)利用现代语言学原理研究中国音韵学, 写成 《中国音韵学研究》(四卷,1915~1926)一书,构拟中古的音值,重建了中古的语音系统。在西方汉学家的影响下,方言研究也蓬勃兴起,赵元任的《现代吴语的研究》、《钟祥方言记》,罗常培的《夏门音系》、《临川音系》等奠定了方言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湖北方言调查报告》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规模的方言普查,为方言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现代汉语词典》于1973年问世后,受到广大汉族人民的称赞。
阿拉伯语
是一种综合型语言。其文字系一种音位文字,4世纪由闪语族西支的音节文字发展而成,自右而左横写。共有28个辅音字母,除其中有3个可兼起元音作用外,无专作元音用的字母。为便于认读,可在字母上、下方加各种元音符号表示。语音的特点是 :
(1)喉音、顶音和咝字音多(口腔塞音分前中后,喉塞音部位完全,擦音除双唇、舌根(包括舌面后)外部位完全)。
(2)有长音和短音的区别。
(3)有叠音。
(4)冠词的不同读法。
因在世界语种中独具dad(达德)这一顶音而有“达德语”(a1—Lisan al—Dadiy)之称乙语法分为词法和句法两大类:词法主要研究词的构成、分类、性质及其变化规律,句法主要研究句子结构、类型、特点及句子中各种成分的语法格位。词汇分为名词、动词和虚词3大类。名词有性、数、格、式(即确指或泛指)的区别,其在语句中的地位由词尾的各种变化来显示。动词有人称、性、数、时态和语态等各种变化。语序有较大的灵活性,但修饰语只能紧跟在被修饰语之后。阿拉伯语的构词法有独特的规则,每一词汇大都有其内部词根和派生关系上的曲折变化,通常一个词根可派生出若干含有不同时态的动词和不同含义的名词。构词时先由几个辅音搭成词根框架,然后填进不同的元音,或附加词缀,便形成表示各种不同概念的派生词(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阿拉伯语的书写体系可以不表示元音,而由读者自己去填入正确的元音,事实上,阿拉伯儿童的启蒙教学中就有类似我国句读的填元音练习;但有一个例外,《古兰经》是标元音的,因为猜测经典有失尊敬)。例如表示“书写”这一概念的词根,其基本音素是k—t—b3个辅音,填进不同的元音或附加词缀后,构成Kataba(即他写了)、Yaktubu(即他正在写)、Uktub(即你写!命令式)、LamYaktub(即他未写)、La Yaktubu(即他不写)等各种派生动词,又可构成Katib?(即书写者、作家、文书)、Maktub(即被书写的、书信、文章)、Kitab(即书、经、作品)、Maktab(即书房、办公室、书桌)等各种派生名词。
由以上派生动词和名词又可继续演变出意义相同而人称和性、数各异的诸多词汇。阿拉伯语中的借词主要来自波斯、土耳其、古希腊、印地、拉丁以及希伯来等语言,近现代的外来语主要是西方的科学技术词汇。阿拉伯语还有以《古兰经》语言作为规范的标准阿拉伯语(al-Lughaha1—Fusha)和各地方言土语(al-Lughah al-'Amiyyah)的重大区分。标准语通用于阿拉伯各国的文学、教育、书刊、广播、会议、公文、函件以及各种国际交往场合。方言多用于各国民间的日常口语,有埃及、叙利亚、伊拉克、沙特阿拉伯、也门、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8大支,其中以埃及方言影响最大。 联系方式(请点击各地公司就近垂询)
中国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杭州 南京 长沙 武汉 重庆 成都
翻译领域 |
翻译语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