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语(lietuvi kalba)是立陶宛的官方语言,有4百万立陶宛人使用。立陶宛语是现存的两种波罗的语族之一(另一种是拉脱维亚语)。波罗的语族隶属于印欧语系。苏联立陶宛的官方语言。 属印欧语系、波罗的语族东支,是该语族仅存的两种语言之一(另一种为拉脱维亚语。使用人口共约300万,其中250万在立陶宛,白俄罗斯也有少量使用者。在国外的50多万立陶宛人中,绝大多数仍用立陶宛语,主要居住在美国,其次在巴西、阿根廷、中欧和西欧等国。 立陶宛语的历史比拉脱维亚语古老。方言歧异很大,主要分为两支:低地立陶宛语,包括3种次方言;高地立陶宛语,包括4种次方言。现代标准立陶宛语以高地立陶宛语的一种次方言为基础,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早的文献见于1547年翻译的马丁·路德(1483~1546)的教理问答手册。 立陶宛语是近代印欧诸语言中最古老的语言之一,它保留了古老的音高重音、屈折变化及某些形式区别、特别是体词的形式区别。它保存的原始印欧语的格变系统,比古老的拉丁语和希腊语文献还要完整。这使它在印欧比较语言学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立陶宛语的声调对立只有在重读音节中才能形成,并在非重读音节中发生中和作用,同一个词的不同形态偶尔可在不同音节中重读;构词的主要手段是借助后缀、前缀和复合构词法;语法上分阳性和阴性,单数和复数,某些方言还有双数;有7个格:主格、属格、与格、宾格、工具格、方位格和呼格;动词有3个人称、4种时态:现在时、过去时、反复过去时、将来时。 18世纪前曾采用哥特体字母,以后改用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文字,共33个字母,立陶宛语在语言类型上属偏屈折型的语言,名词、形容词、动词有丰富的形态变化。立语不只是偏屈折型的语言,而是屈折度高于波捷乌俄的强屈折型语言。 中文——作为一个民族的母语,中文是当今世界流行语言体系里最大的一个分支。始创于公元前黄帝在世的时代,成就于公元二十世纪后期。是一种发源最早而成熟最晚的一个语言体系。是东方文明的一种标志与成果,是人类用来精确命名与定义万事万物的一种重要信息载体。体系包括几千个常用单字和上万个字词成语,是文明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 属汉藏语系。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语言之一,也是世界上最丰富、最发达的一种语言。在中国,除汉族使用汉语外,一些少数民族也使用汉语。使用人口在十亿以上,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一种语言。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国际上使用汉语的人也越来越多,汉语已被联合国列为国际通用的语言之一。与此相适应的汉文,也著称于世。 现代汉语是由古代汉语发展而日益丰富起来的,但在各地区是不平衡的,因此产生了不少方言土话,差异较多。主要有七大方言: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现代汉语共同语是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典范的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语普通话。本文有关叙述皆使用汉语拼音标音。 语言是人们交际的工具,是一种社会现象,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它是经过新质要素的逐渐积累,旧质要素的逐渐衰亡而实现的。所以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不同。语音和词汇发展得快些,语法发展得慢些。 汉语的方言是历史形成的。各地的方言无论如何复杂,追溯到最后还是同出一源。这就说明为什么各地方言的语音有些对应的规律,词汇有许多共同的地方,语法更是基本相同。 汉语在广义上是指汉民族的语言,狭义上指普通话,另外还有国语、华语、中文等称呼都是指汉语。毫无疑问,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一种语言,世界上大约有1/5的人使用汉语作为母语。汉语也曾对其周边的国家的语言文字产生过重要影响。例如日语、韩语、越南语中都保留有大量的汉语借词以及汉语书写体系文字。汉语是联合国工作语言之一。汉语是或是一种中国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