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黑龙江省省会,是中国东北北部政治、经济、交通、文化中心,也是中国省辖市中面积最大、人口居第二位的特大城市。全市土地总面积5306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7086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302.41平方公里,市区人口475.5万人,总人口987.4万人(今年有望达到1003万人),48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66万人。
哈尔滨地名的由来,据有关资料记载,有如下几种说法。《哈尔滨考》考证:“哈尔滨”是女真语“阿勒锦”一词的译转,是“荣誉”的意思;《满州地名考》记载:据说沙俄设置哈尔滨市街建设局时,曾经对地名的设置花费了很多的脑筋,巡视了松花江沿岸的一些小村落,并向当地人寻问了地名,当地人称此地为哈欧滨。
同时沙俄也曾设想了许多名称,但都未采用。最后取名为哈鲁滨。1900年制作的地图上就出现了“哈鲁滨市街”的名称。“哈鲁滨”系满语“鱼网”的意思。据说很早以前这一带是满人的一个较大的捕鱼区,汉人称之为晒网场。后哈鲁滨音讹为哈尔滨;又有些资料记载:昔日此地是松花江岸的一片草原地带,蒙人以此地草甸平坦,遥望如哈喇,故称哈喇滨,后音讹哈尔滨。
特殊的历史进程和地理位置造就哈尔滨这座具有异国情调的美丽城市,它不仅荟萃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而且融合了中外文化,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素有“冰城”、“天鹅项下的珍珠”以及“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之美称。哈尔滨入选2006年度《中国特色魅力城市二百强》排行榜。哈尔滨还是唯一代表中国申办冬奥会的城市!
哈尔滨地处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位置,是中国沿边开放带上最大的中心城市。始于1990年,连续举办了十五届的
“中国哈尔滨经济贸易洽谈会”,已成为哈尔滨市面向世界各国,特别是对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和东欧等国家开展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的重要桥梁和窗口,正在向国际博览会迈进。2008年7月11日,奥运圣火光临冰城。
哈尔滨市花为丁香花,因此,它还有个雅称叫“丁香城”。
哈尔滨市标志建筑物为圣·
索菲亚教堂、龙塔、防洪纪念塔。
哈尔滨地域广阔,土地肥沃,雨水充沛,空气清爽,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是发展食品加工业和农业经济的理想地点。这片广阔的黑土地堪称中国最肥沃的土壤,适合种植各种食用和纺织用农作物。
大豆、马铃薯、亚麻、甜菜等农产品产量居全国之首;貂皮、猪鬃、马尾、黑木耳、猴头蘑、黑加伦、蕨菜、蜂王浆、椴树蜜等土特产品驰名中外;药用植物防风、甘草、刺五加、人参、黄芪等名贵药材的质量属全国上乘;哈尔滨的东部和北部生长着红松、白松、水曲柳、黄柏等珍贵树种--这些产品为加工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哈尔滨市科技综合实力较强,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在全国50城市科技竞争力排名中,哈尔滨市在科技创新能力方面列第9位,其中科技成果数量仅次于北京、上海、天津、武汉和沈阳,列全国第6位。目前已经形成了以大学、大所、大厂科技力量为主,地方科技力量为辅的研究与开发体系。为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现拥有普通高等院校36所,在校大学生38.34万人,国有单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0多万人;大中型工业企业拥有工程技术人员2多万人,企业办科技机构63家,其中发动机、轴承、量仪、空调机、电机、汽轮机、环保制氧、生物制药等21个重点实验室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全市拥有两院院士28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7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基本形成。
全市县及县级以上独立研究机构131个,其中中央部门18个,地方部门113个。累计建成5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19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焊接所、兽研所、49研究所、工程力学研究所、703研究所等技术水平居全国领先地位,具有很强的研究与开发实力,为我国“神舟”系列飞船的高质量飞行做出了重要贡献。2006年,哈尔滨共取得重大科技成果966项,其中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占193项,科技成果数量居全国大中城市第6位。
哈尔滨翻译服务成功案例:
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哈尔滨华雨制药集团有限公司
哈尔滨泰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哈尔滨科德威冶金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哈尔滨迈德木业有限公司
哈尔滨汇鑫发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哈尔滨量具刃具有限责任公司
哈尔滨报达展览策划有限公司
哈尔滨美华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